“临河有高楼,红栏碧瓦,俯瞰洪涛,粮艘帆樯,出没其下。南山雨霁,沙市云开,酒榼茶枪,赋诗遣闷,苍茫独立,兴往悲来。”这是清代诗人徐松在《西域水道记》中描写的当时伊犁河畔惠远古城的生活景象。 [详细]
走在巩留县蝶湖清凉的林荫道上,看着阳光从翠绿的枝叶间穿过,留下斑驳的影子,看着满眼的草坪绿地在眼前铺展,湖面游船荡起圈圈涟漪,仿佛一支神奇的画笔在静静描摹这片康养之地、和谐之地。 [详细]
县城南面流淌而过的特克斯河,润泽着两岸村庄田野。文化韵味则如春雨润物,滋润着当地居民和四海游客。如今,伊犁河谷的特克斯以“八卦城”之名享誉中外。 [详细]
近几年,得益于伊犁河东南源巩乃斯河的滋养,这片神奇的大草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,带动全县旅游产业提质升级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。在伊犁州砥砺奋进70周年的历程中,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 [详细]
一片土地,因一条渠水的浇灌而变得富饶厚重。这条大渠就是历史悠久的人民渠,过去又叫湟渠,250余年来,它载着滚滚的喀什河水,穿越伊宁县、伊宁市、霍城县及兵团第四师3个团场,灌溉着千顷良田。 [详细]
大河滔滔,一路向西。一面的河水因汇聚山泉而清澈安澜,另一面的河水则因裹挟泥沙而“风尘仆仆”,交汇后的河水更为宽广激荡,滚滚向前,继续滋养着两岸良田与人家。 [详细]
没有海,却能产“海鲜”?8月31日,“辉煌70年·行走伊犁河”伊犁融媒体中心采访报道组走进尼勒克县,破解这个“离海最远的城市”是如何打破常规发展冷水养殖的。 [详细]
独库公路地处天山中段,南北走势,全长562.74公里,被人们称为中国最美公路。近年来,独库公路每年开通季,总能迎来无数游人感受“一日游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壮美奇观。而这背后,是英雄们10年筑路的不畏艰险和流血牺牲。 [详细]
“伊犁钢铁厂”是一个被伊犁人叫了近70年的名字。一个名字一旦经过时间的长久擦拭,便会散发出温暖的光泽。借由这片光,沉埋于岁月中的种种瞬间会被再次照亮。 [详细]
“霍尔果斯是见证中外贸易发展的重要窗口……”9月10日,“辉煌70年·行走伊犁河”伊犁融媒体中心报道小组一行走进霍尔果斯国门文化展示馆,跟随讲解员万天宇的脚步了解霍尔果斯口岸穿越千年的旅程。
“人间无水不朝东,伊犁河水向西流。”小说家汪曾祺写下的这两句诗流传至今。一江春水向西流的伊犁河穿城而过,将伊宁市分成南北两岸。隔河相望,南北两岸沿河共长52公里的伊犁河景观大道成为各民族文化相通、情感相融的纽带。 [详细]
伊犁河谷依偎伊犁河而生,在奔涌河水的滋养下,这个位居西部边陲的地域,正挖掘每一滴水的潜力,积攒每一滴水的能量。随着水资源约束趋紧,“节水农业”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,加快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发展,成为伊犁州守护母亲河的必选题。 [详细]
经历了头一天的秋雨绵绵,天空一碧如洗。9月3日,“辉煌70年·行走伊犁河”伊犁融媒体中心采访报道小组一行到达伊宁市伊犁河旅游风景区。风景区傍河而建,河中渚地上,不时有飞鸟腾空而起。阳光倾洒在河岸旁的景观大道上。 [详细]